【原创】影子篇
本帖最后由 冥王大大 于 2024-8-20 15:11 编辑孤独
我默默注视着窗外斑驳的树影,风吹过,斑驳的影子连成了一片,像一辆在铁轨上缓缓驶过的列车,连烟气都清晰可见。
突然我得到消息,父亲来看我了,虽是要带奶奶去看病,但他也很关注我。
他来的那天很不巧,白天他到的时候我在学校,晚上奶奶犯了心病。所以即使我回得很晚,我们也仅仅是对视了一眼,就很快分别。
后来这些琐事终于处理完后,我中午回家,看见父亲在窗边抽烟。我十分讨厌烟味,要是在以前,我一定会告诉他不要在屋里抽,但我注意到烟灰缸里的烟蒂已经堆满了,我想了想,也只好作罢:诚然,工作上的调动,奶奶的心病,我的学习状况……哪一样他都要操劳到,而我却要围堵他唯一排解忧虑的渡口,未免有些自私。
但我还是没忍住,咳了一声。父亲见是我回来了,于是把烟拿开,准备与我对话:“洗洗手,准备吃饭吧。”
我正以为父亲会说出些不一样的话,但他已经这么说了,我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只好先去洗手了。饭自然在我回来前就做上了,不过还没熟。也许这只是许久未见,彼此都不知道以什么样的语言开场为好了。
从洗手间出来时,父亲已经在饭桌边上了,我才得以清楚地看见他的样貌——头发比上次见面时更为稀疏,但神情仍中考我们见面时一样,有些憔悴。听闻父亲无故流泪的症状又加重了,现在看来确实如此——他的眼角微红,好似看得见血管,不过眼球上的血丝却是实实在在的——他的工作很累眼睛。
后来在餐桌上,父亲终于谈起了我的课业。他的话语中句句都透露着不想让我有太大压力。但我清楚,他愈是这么说就愈是代表他心急。我只好一切报喜,也尽可能不让他有太大压力。虽是如此,午饭还是在一种压抑的氛围中度过了。等到晚上回家时,父亲已经不见了,奶奶回来了,她说父亲早已去了老叔家。我立刻敏感起来,以为他是介意我咳了一声,决定不与我同住了。但其实也无策,我一直都不善于表达,凑巧父亲也是那样的人,这样的人也许注定会把自己封闭起来。
转眼间到了第二天。欢声笑语过后,同学们都四散,自由活动了。难得的一节无所事事的体育课,我决定四处走走。校园里有许多柳树,树的影子很大,但多是树冠上的叶子造就的;风也很大,把叶子都吹落了,让树干恢复了它本来黝黑沟壑的样貌。虽然正是春季,但洁白蓬松的柳絮和微微泛黄的树叶在风的鼓吹下,竟渐渐有了几分深秋的意韵。风萧萧地吹,叶簌簌地落,我被包围在风和叶的漩涡中,独自感受“秋”的凄清。
以下是两个结尾段,你可以看看用哪一个或者不用更合适这篇文章,欢迎在下方评论表达你的意见!
尾段1:孤独也许是没来由的。很多时候,明明周围是那么地热闹,但我就是开心不起来。但是看见周围人的笑脸,我想我也会开心吧。看着同学们都在操场上嬉戏打闹,充满着活力,我的心中也开始有些期待。于是我开始想象着接下来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
尾段2:从前是这样,现在也没什么变化;年老的东躲西藏,年轻的却也在逃避。我多希望狂风能把树叶都卷走,不要让树影遮挡住我的太阳,好把我从这孤独之舟中解脱!
可以在这里投票
禁锢
夏天到了,教室里渐渐地多了许多小飞虫。它们在我眼前飞来飞去,很是烦人。
有一只恰好落在我的书上,我顺手用笔帽一下把它扣住,它就这样被禁锢在笔帽中。
刚开始,这个小生灵十分惊恐地在笔帽里打转、冲撞、攀爬、滑落。最终过了一会后,它安分些了,我开始细细观察起来:这是一只很小很小的虫子,它的腿细得甚于发丝,翅膀薄于蝉翼,看起来只是轻轻一碰便能要它半条命。 突然,它开始向下爬,很快就来到了笔帽的边缘。它好像在顶什么东西,想要借此从边缘处冲出去。 我这时注意到,这个笔帽的边缘实际是参差不齐的,有些地方缝隙很大,足够它的躯干通过。我开始担心它会突破笔帽的束缚,于是打算调整笔帽的角度。
但它顶了一会就不去顶了,我感到很稀奇,于是转动了一下笔帽,小虫就又去顶。这次我看得一清二楚——是它那比它身形还大的绒毛触角在阻止它钻入缝隙。现在,它就静静趴在底部,一动也不动。
第二天我再去看,它已经“六脚朝天”,身体干瘪。看样子经过了一夜的禁锢,它最终倒下了。
后续的几天也照常是这样,但无一例外,到了第二天它们都像是在夜里死了很久。我以为它们是寂寞了,就试着将两只同样的飞虫关在一起,旦日,它们也是双双倒地。
我开始觉得无趣,把见到的飞虫都敲死了,但最终留下了一个,希望有什么奇迹发生。它的神情就和最开始的虫子一样,打转、冲撞、攀爬、滑落,在它安分下来后,我让笔帽的边缘稍微离它远一些,它似乎也察觉到了周围空间的变化,又一次贴上边缘处的缝隙,但一直未能脱逃,随后又安分下来。往后我一挪动笔帽,它也就跟着开始挪动,就好像每次多出的一点空间就是一片新天地,而实际上,它仍然被羁押在这笔帽中,始终都只有那一小方天地。
回到家后,我感到很累,屋里像大蒸笼,又闷又热。不过又看见锅里尚有余温的饭菜,我就舒服些。正吃饭时,脑子里突然蹦出来些奇怪的想法:日复一日地学习什么时候是个头呢?或者学习的终极目标又应该在哪呢?我思来想去,一宿没睡,第二天来到学校——那只虫子也死了。
这天晚上照旧做着照旧的事,但我总是心不在焉的。笔帽里已经有了许多飞虫,它们似乎只是在无意义地上蹿下跳,好似在应和燥热的天气。这时飞来了一只不一样的虫子,它浑身光滑,像条泥鳅。它大概是一种隐翅虫,我并没有看见它的翅膀,但它确实飞了过来。
我把它和那些飞虫关在一起,它起初也是爬来爬去,我也便没再理会。当我再次注意到它时,它已经把头钻进缝隙里,跷着身子,试图撼动庞然大物般的笔帽。
最终它成功了。飞虫们都四散纷飞,它也爬走,纵身一跃,离开了我的课桌。再看课桌上——曾经不可一世的笔帽就静静倒在那,下面有不少先前的飞虫的尸体。而逃出去的飞虫们在课桌上方盘旋、聚散,好像在庆祝冲出牢笼的美好。
现在,我已经不再抓它们了,即使它们依旧烦人地在我眼前飞来飞去,我也没有再启用那个笔帽。因为我知道,你抓不住向往天空的它们,它们本就属于那里。
新年 春节可以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了,而今年的春节尤为壮观,因为这是“大病初愈”的春节。这沉寂了三年的新春,终于在今夜得到了久违的绚丽的绽放——密集的爆竹声彻夜轰响。这也应是那三年以来年味最浓的一天了吧。
只听着外面的热闹自然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喧嚣,况且我和弟弟唯一能担当起的“年工”就只有放烟花了。虽然这天的夜里比往年寒冷许多,但我们激动的心情却没有半点凉掉的意思。
放烟花的顺序当然照例是大人先放鞭炮,然后我们两个去放二踢脚和冲天炮。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冷,我竟然有些颤抖,回想起上次我亲自放鞭炮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那年初一,父亲叫我下楼放鞭炮,我自然很熟悉放鞭炮的场景了,于是带上弟弟一起下了楼。只是当时天气冷得过分,几次点火都不能成功。我心一急,随即直接跨上鞭炮继续点,谁知这次引线下就着了,我还没迈开腿脚,鞭炮就一溜烟,全部炸开了,所幸我的棉裤还很厚实,这才让我免遭“炮烙之刑”。
而这次我虽没有放鞭炮,但二踢脚总归是要放的。二踢脚虽没有冲天炮那样缤纷的颜色,但它“声势浩大”,以至于让人有种身临战场的感觉。加上别处不断传来的爆炸声,我们玩得格外尽兴。
除了放烟花,年夜饭也必不可少。一家人欢欣和乐地聚在一起,就怎样也是个年。今年和往年一样的是,小孩子依旧早早下了饭桌,玩乐去了,而大人们就继续在桌上喝酒谈天。但是这几年,下桌的小孩子早已不是小孩了,属于小孩子的那份热闹也就随之淡化了。
不过还有《春晚》可看。自从电视开始普及,《春晚》也随着电视走进千家万户,成了新春佳节的一个文化符号。看《春晚》也可以是年夜饭后的一个消遣。只是今年的小品也不甚有趣,舞蹈歌剧也不能吸引我的目光。尽管如此,在这个家人团聚的日子,我们也可以难得地打一打牌。虽然中途停了一会电,也并没有消磨大家的兴致。直至午夜,我和弟弟也没有一点睡意。
今年的新年,既然是“新”年,就注定不同于往年。但兴许在某些“无可奈何花落去”之后,也能发觉一些“似曾相识燕归来”。新年的钟声敲响,在除旧迎新的同时,不变的是阖家欢乐、家人团聚,送来的是岁岁平安的祝福。
2023年4月
我默默注视着窗外斑驳的树影,风吹过,斑驳的影子连成了一片,像一辆在铁轨上缓缓驶过的列车,连烟气都清晰可见。
突然我得到消息,父亲来看我了,虽是要带奶奶去看病,但他也很关注我。
总体的文章想法是不错的,但是没有表达出来你想表达的,楼主想用各种形容来描绘那种感觉,可文章读起来却感觉有点儿乱.
就比如 "我默默注视着窗外斑驳的树影,风吹过,斑驳的影子连成了一片"
写成 我安静的(或静静的)看着窗外夕阳(或阳光撒下的余晖)映射下(下可以改成的)那斑驳的树影,突然一阵风吹过,那斑驳的树影串成了一片,跳动着,仿佛XXXX.
“突然我得到消息,父亲来看我了,虽是要带奶奶去看病,但他也很关注我” 带奶奶看病跟 关注你 这样写是存在冲突的.
写成
奶奶病了,父亲来电话说,说要来看我跟奶奶,并带着奶奶一同去县里的医院查查. 也顺便看看我近来的情况.
我想,我在父亲的心里头,应该还是有些许重量的. (根据男主与父亲的关系 或总体的家庭关系来更改.)
楼主的题目写的孤独,但如果不是感同身受的人可能很难理解到所表达的这种孤独在哪,因为表达的顺序有些冲突.
希望楼主越写越好,已经很棒了!好好加油! C5bb 发表于 2024-8-21 16:41
我默默注视着窗外斑驳的树影,风吹过,斑驳的影子连成了一片,像一辆在铁轨上缓缓驶过的列车,连烟气都清晰 ...
感谢你的建议!虽然不知道你是不是一个热爱文学,对字、词、句的推敲有很深入的研究的人,但我可以感受到你对这几篇文章有过自己的分析。
然而,这几篇文章(包括你在另一处评论的)都仅仅算是一个我在中学时期有感而发的几篇随笔,所以用词用句就没有那么多修饰、看着有点乱,也确实可能有欠考量之处。
但是我并不想再改太多,让它停留在最原始,情感迸发的最初状态吧。也许以后我再回来看的时候,我能够回想起当初我写作的一个状态,以及承担创作背景的当时的记忆。
另外你也提到了,“不是感同身受的人可能很难理解到所表达的这种孤独在哪”。实际上,写文章给别人看本身就是要“感同身受”才能达到文章的目的,同时带给人们一些启发。不过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众口是难调的。我不保证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出“孤独”或者其他的,但我认为,无论他看到的是什么,这篇故事能给他带来应有的情感价值,我作这篇文章的认务就完成了。还有就是“影子篇”这个文集其实是有一个序的(但是我还没写好),里面提到“影子篇”内的所有文章都有一个最深层次的内核就是:与(过去的)自己和解。目前有的三篇文章都是主人公在别的人或物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然后抒发一些感悟。也就是说,“体现孤独”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摆脱孤独”才是。
顺带一提,在随笔之外我还有一篇中篇小说,那个起步就更早了,还有一部分不是我写的,所以我一直在进行小改动(只在目录的附件里改了许多,在帖子里改还要审,比较麻烦)。因此,我不改绝对不是我懒,只是有些东西还是适合保持在某个合适的状态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