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一辈或许对老一辈有许多的吐槽,比如:父母总会说以学习为重,然后禁止你的一些娱乐活动;或者他们可能同样以学习为由,阻挠你的兴趣爱好;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对你指指点点。最后都成了一句“我这是为了你好”。那么肯定有人就会心生疑问:“家长们所说的为我好就是真的对我好吗?” 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庆幸自己早早摆脱父母束缚的人,也有后悔当初没有听父母话的人。一般来讲,父母所教育的事情,应该都是自己摸索或习得的社会经验。但毕竟是父母总结的经验,必然会以父母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固守的经验、观念就逐渐落后、甚至成为一种阻碍。不过,也有一些自始至终流传下来,经过时间与历史的考验的经验是值得传承和发扬的。 可是,如果从动机出发,家长的进行的教育真的都是从孩子本身出发的吗?我们知道,人人皆有私心。几乎所有步入社会的人都知道,“面子”是宝贵的。因为“面子”决定了你在社会范围的影响力、震慑力、朋友圈,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给身边人一种“你很权威”的感觉,而给予别人这种感觉往往能让人轻易办成很多事,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在话语中处处维护自己的“面子”。所以,家长有时会在孩子面前,尤其是在某些社交场合,树立自己的威信。在一些传统观念中,有威信的家长才往往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孩子。 那么有人就可能抱怨起这种,以“面子”为重心的社会环境有诸多的不公平。其实,任何的社会共识和社会架构,它们的形成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演变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彻底地转变就需要更长时间的努力了。但它一旦形成,就证明了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想要改变一个约定俗成的共识,则需要十分大的努力。不过,在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中,这也许会带来新的契机;但任何由来已久的观念的改变都会引发混乱,这个混乱可以是战火纷飞、民不聊生,也可以是家庭矛盾、校园冲突。 我们需要秩序来维护稳定的、正常化的生活,尽管没有一个制度共识是尽善尽美的,但共识本身就可以从源源不断的新一代中吸收新鲜的血液,从而完善、调整共识本身。其实,后辈与前辈之间需要达成一种和解,这种和解可以通过某些新共识来达成,这种共识可以是某种制约关系,也可以有一些奖惩措施,但无一例外都需要双方重视,并参与其中,置身处地、将心比心。 作为后来人,我们也不得不承接老一辈的学识、成就,在这样的基础上对他们保持尊敬;通过较为平和的手段同他们达成和解,这样也许是最好的处置方法。而作为长辈,也应该给予孩子一些尊重;尊重是相互的,不尊重别人的人从根本上就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这是我看了一个比较激进的批判家长权威的视频后写的。其实我想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理解,进而相互制约,这样才能是最和谐稳定的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