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克里昂一世 于 2022-8-16 17:59 编辑
由于还有一堆题要酐,排版比较简单,请谅解
1926年,哈勃把星系分为旋涡星系(S)、棒旋星系(SB)、椭圆星系(E)和不规则星系(Irr)4个基本类型。旋涡星系和棒旋星系又根据旋臂的性质和中央核球的大小细分为a、b、c3个次型;椭圆星系又根据扁率分为0、1、2、…、7等8个次型;不规则星系细分为Ⅰ、Ⅱ2个次型,前者像是畸形的、发育不全的小旋涡星系,后者则显示有与其他星系碰撞或星系核剧烈活动的迹象。相同次型的旋涡星系和棒旋星系,应该有类似的旋臂性质。然而,哈勃发现最初分类的Sa型具有完好的旋臂,而SBa型全然没有旋臂。为了克服这种不对称性,哈勃终于在1936—1950年间,找到一些没有旋臂的S0型和有完好旋臂的SBa型样品(原来的SBa型改称SB0型)。于是,在早期哈勃序列的E7与Sa(SBa)之间加上有核球和盘但无旋臂的透镜状星系S0(SB0),成为有名的星系“音叉”图。这一分类系统至今仍被广泛采用。 |
|
不规则星系资料不足,未做
椭圆星系
|
椭圆星系(Elliptical galaxy)是哈勃星系分类中的一种类型,具有下列的物理特征:
恒星的运动是以不规则的运动为主,不同于漩涡星系的以自转运动为主,只有少许的不规则运动。只有少许的星际物质、年轻的恒星很少、疏散星团的数量也不多。恒星多是年老的,属于第二星族的恒星。较大的椭圆星系,都有以老年恒星为主的球状星团。故被称为“老人国”的星系。
椭圆星系的传统形象是最初的爆发之后,恒星形成过程已经结束的星系,只留下衰老中的恒星仍在闪烁着光辉,但偶尔仍会有少量的恒星形成。通常,椭圆星系看起来是黄色或红色,与在旋臂上有高热的年轻恒星,发出淡蓝色调的螺旋星系对比有很大的差异 |
临时显示 |
临时显示 |
临时显示 |
漩涡星系
|
棒旋星系 |
|
棒旋星系,是指中间具有由恒星聚集组成短棒形状的螺旋星系。大约三分之二的螺旋星系是棒旋星系。短棒通常会影响在棒旋星系里的恒星与星际气体的运动,它也会影响旋臂。棒旋星系的旋臂则看似由短棒的末端涌现。而在普通的螺旋星系,恒星都是由核心直接涌出的;在星系分类法以符号SB表示。
中文名
棒旋星系
外文名
barred spiral galaxy
符号
SB
透镜状星系
透镜状星系是在哈勃星系分类中介于椭圆星系和漩涡星系之间的星系。透镜星系是圆盘星系 (像螺旋星系),已经用尽或丢失了大部分的星际物质,并且只有少量的恒星形成在进行中。结果是,它们以老化的恒星为主 (像椭圆星系)。透镜星系的尘埃多数都只在接近核心的区域,也就是在核球的外观上只有微量的。因为它们没有可以明确定义的螺旋臂,如果倾斜者以正面朝像我们,就很难将它们和椭圆星系区分。
中文名
透镜状星系
类别
星系
虽然透镜星系的形状不像螺旋星系那样的多变,但依然可以从外观上区分出一系列的子分类。一些子分类叙述于下:
棒状
在佛科留斯分类系统,透镜星系可以依据中心是否有棒状结构分成三个子系统。SA0用来表示没有棒状结构的透镜星系;SB0用来标示有明显棒状的;SAB0是介于两者之间,用来标示虽有但不明显的棒状 。
内环和S-型的子类型
一些透镜星系袃内部有环圈 (S0(r))和S-型 (S0(s)),介于两者之间的就标记为 (S0(rs))。但是,这些符号的定义主要都用在螺旋星系上,要发现一些星系属于这些类型是很困难的。
临时显示
车轮星系(分类法以外)
车轮星系(英语:Cartwheel Galaxy)是位于玉夫座方向的一个相互作用星系,也是一个透镜状星系,它是最近的和观察最完全的碰撞环星系。有一个明亮的核心,一个内环,外部还有一个星暴环。
临时显示
哈氏天体(体系外)
哈氏天体(Hoag's Object)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环星系,天体跨越大约10万光年,位于北天的巨蛇座星系内,距离地球大约6亿光年。1950年天文学家亚特·霍格(Art Hoag)偶然发现。它的外围是由明亮的蓝色恒星组成的环状物,而中心处的圆球则主要是由许多可能较老的红色恒星构成。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一道几乎完全黑暗的裂缝。虽然这些类似的天体已被识别出,并被1950归类为环状星系,但是哈氏天体是如何形成的,仍不为人知。
哈氏天体(Hoag's Object)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环星系。哈氏天体跨越大约10万光年,位于北天的巨蛇座星系内,距离地球大约6亿光年。天文爱好者和天文学家对这个星系的独特外貌和与众不同的结构非常感兴趣。这是一个星系还是两个啊? 当1950年天文学家亚特·霍格(Art Hoag)偶然发现这个不寻常的河外星系天体后,这个问题就浮现在大家眼前。它的外围是由明亮的蓝色恒星组成的环状物,而中心处的圆球则主要是由许多可能较老的红色恒星构成。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一道几乎完全黑暗的裂缝。凑巧的是,从这条缝隙里看过去,还能看见另一个更加遥远的环星系。
归类
虽然这些类似的天体已被识别出,并被归类为环状星系,但是哈氏天体是如何形成的,仍不为人知。此种星系的起源假说包括:在数十亿年前所发生的星系碰撞,或者是一个具有不寻常形状的星系核在紊乱重力作用下产生的。
图1的照片是哈伯太空望远镜在2001年7月拍摄的,它显示出哈氏天体前所未有的细节,这或许有助于天文学家更好地了解此类星系。
涉及假说
亚特霍格的假说
在他最初发现的公告中,阿特霍格提出了可见的环是重力透镜造成的假说,但因为环和中间的核心有相同的红移,并且因为更先进的望远镜显示环中有多重的节点结构,而如果是重力透镜造成的圆环,不会有这样的结构,因此这种想法不久就被放弃了。
碰撞导致环状波说
这个星系的许多细节仍然是个谜,首先,想要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所谓的经典圆环星系是由小星系碰撞更大的有着圆盘面的星系,这种碰撞导致一次很特殊的环状密度波。但是,未能找到作为”弹头”的第二个星系的痕迹,而且哈氏天体核心相对于圆环的速度也很低,使得这样形成的假说不太可能成立。
棒旋星系说
诺亚(Noah Brosch)认为哈氏天体在几十亿年前可能是棒旋星系,因为棒状结构非常不稳定而造成的。Schweizer等人(1987)认为除非有其他的原因,这种假说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对象的中心是球状的,而棒旋星系的核心是圆盘状的。但是,它们也承认有些薄弱的证据能没有争议且令人满意的解释这种特殊状态。令人感兴趣的是,有几个星系也具有哈氏天体所拥有的主要特征,但是它们的核心是棒状或细长的,并且它们也呈现一些螺旋的结构;但即使都没有像霍格的天体那样的对称性,这极少数的天体也都算是哈氏天体类型的星系。
关于哈氏天体是如何形成的,仍有待进一步的解释。可能是一些累积的事件造成的,造成今天看见的星系,碰撞或夺取一个星系的事件是由其他星系造成的。在过去的20或30亿年,可能这种类似的过程也造成了极环星系。
其他设想
环形星系能够形成几个不同的方式。一个可能的设想是通过碰撞与另一个星系。有时第二星系的速度通过第一,留下了“醒目”的恒星形成。 但在哈氏天体但没有迹象表明第二星系,从而导致怀疑蓝色环的恒星可能是切碎仍然是一个星系附近通过。 一些天文学家估计,遇到发生在2到3亿年前。
临时显示
极环星系(体系外)
极环星系是外围环绕的恒星和气体越过极区的星系。这些绕过极区的环被认为是两个星系交互作用之后形成的。一种可能性是潮汐的剥夺导致物质形成环绕极区的环圈,形成我们看见的极环星系;另一种可能是小的星系垂直碰撞大星系的环绕盘面,小星系受到影响成为绕极的圆环结构。
临时显示
|